中国突飞猛进的航天技术引发了一些国家的疑虑。中国的太空项目已经多次在美国国防安全报告中被提到,位于华盛顿的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布报告,警告美国太空系统的弱点已被主要对手中国和俄罗斯看透,呼吁五角大楼进行战略转移,为未来与中俄等国的太空冲突做好准备。而美国《大众科学》杂志年9月号就发表文章《中国正赢得宇宙竞赛》,也有军事专家指出未来战争将在太空打响第一枪,卫星是首要攻击目标。空间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有哪些影响?中国在太空领域有哪些发展和先进技术?一旦发生太空战解放军是否做足了准备?
主持人杜平
嘉宾 魏东旭
嘉宾 王云飞
中国太空科技的发展到底有没有跟军事方面有关系或者未来的用途
魏东旭:中国这次的载人航天飞行,先是设立一个小目标,让宇航员在太空中住一个月,也就是神州11号载人飞船与天宫2号对接之后形成的组合体,它要在轨飞行三十天。从目前来看主要还是针对太空探索方面的科研项目和科研任务。至于说太空项目,它与国防安全之间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魏东旭:我们知道无论是空间实验室还是未来中国在年在太空当中要构建起的大型化综合化的空间站。它对中国国防的助推可以说是能够起到独特的作用。我们知道美国人的太空作战的能力非常强,如果说在太空领域美国人先动手对其他国家的卫星实施破坏或者攻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我们在太空当中有一个高精尖端的工厂或者是大型空间站,我们的宇航员就可以在轨道当中利用空间站或者是空间实验室当中的设备临时组装一些小卫星,就可以为地面的武器装备甚至包括作战行动提供有效的通讯指挥甚至包括目标的引导。
王云飞:大家都知道所谓的现代化的战争,有的人也称它为信息化的战争。下一代的战争有人称它为智能化的战争或者是网络化的战争,不管是信息化的战争还是网络化的战争都离不了太空的卫星。大家都知道现在在轨的运行器大概一千颗左右,其中美国占将近一半,第二位的就是中国,远远超过了俄罗斯。一旦未来发生战争,中国也好美国也好都离开不了卫星的支撑。战略通信,战术通信只有卫星能够做到全天候全时段全方位的通信。未来战争如果没有卫星,那可能回到了过去的二战模式,缺少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就是种原始的战争。所以未来战争谁也离开不了航天卫星系统的支撑,所有的各个方面都是离不开卫星的。
北斗跟其他卫星相比
优势或者劣势在什么地方
北斗卫星
魏东旭:我认为北斗导航系统应该是有后发优势。从目前来看,我们已经对亚太所有的区域进行了覆盖。而且到年,我们要实现全球的主网覆盖。北斗定位的精度已经达到米级,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过了美国的GPS。
苏35
魏东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现在有个非常典型的案例,就是现在俄罗斯媒体已经报道说俄罗斯向中国出售的二十多架的苏35重型的战斗机,它装备的不是俄罗斯的GLONASS导航系统,而是加装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中国引进的苏35战斗机很可能会挂装中国自行研发的对地或者是对海的精确制导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同样使用的也是北斗的卫星导航。只有战斗机的平台和机载的武器使用同一套导航系统,它的作战能力和作战潜能才能够发挥出来。这就看出来对于先进的武器平台来讲北斗导航系统它就是一种战力的倍增器。未来随着北斗导航系统的全球组网完成,我相信未来海军走向远海或者说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巡航,甚至未来航母编队在世界任何海域进行巡航,或者说执行相关的任务,我们就可以有中国自己的天眼来进行任务规划,或者说提供各种各样的导航服务。
中国卫星借用别国会产生什么效果
王云飞:可以举一个例子,在年台海危机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北斗系统,使用的还是美国的GPS。那时候中国用民用级的GPS系统来做舰艇和飞机的导航定位,结果在演习的某一段时限之内,我们在台海地区的GPS信息系统突然中断。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控制导弹接受不到的GPS,很可能在那段时间美国突然就关闭了信息的提供。当国家没有自己的导航定位系统的时候,暂时是受制于人的。第一信息是不准的,第二他可以故意搞误差第三就是直接给关闭。所以俄罗斯搞了GLONASS系统,中国搞了北斗系统,欧洲也有伽利略系统。
现代战争方方面面离不开卫星的支持,而信息化战争的转型也使得卫星成为首要攻击的目标。美国有专家表示担忧对卫星依赖极高的美国海陆空武器,一旦卫星遭到袭击所有高科技优势将不复存在。而各大军事强国都极为重视反卫星战法的研究。中国的反卫星武器一直极为神秘,但是有国外军事专家估计从年至年中国进行了至少八次反卫星导弹的试射,已经具备从近地轨道到高轨道摧毁卫星的能力,可以对美国GPS卫星构成威胁。而且中国不断谋求广泛且强有力的太空对抗能力,除了不同型号的反卫星导弹,还在研究共轨反卫星系统,电脑网络攻击系统,地面卫星干扰器和激光武器等多种打击手段。那么解放军是否真的已经具备太空战能力?一旦战火蔓延到太空我们又有哪些克敌制胜的手段呢?
多种反卫星手段
王云飞:在年中国确实搞过反卫星的试验,用我们的导弹击落了一颗在轨七百多公里高的轨道上的气象卫星,而且那次取得了成功。但是技术和美国人比起来还是相差比较多的,美国人搞反卫星的试验,实际上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而且在年的时候,美国还从西海的范登堡空军基地发射了一颗民兵的导弹,在南太平洋的马绍尔群岛发射拦截卫星导弹,而且试验成功了。美国在这一方面已经走到实战部署阶段。中国出于国家的战略需求的需要确实也搞了这一方面的试验,网络报道提到过的打在轨卫星的试验,有可能用了红旗19。
美国五角大楼
魏东旭:我们都知道美国军方有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太空项目,其实都隐含了反卫星作战的理念,比如说凤凰计划,里面包含主要两类项目,一类是发射在太空当中能够工作的小型航天器或者是小型卫星,另外一类就是把你的卫星转换为自己的卫星。所以说美国太空战的理念可以说是非常的超前,除了直接击毁和直接摧毁之外他还有很多创新的理念。对这些理念我们同样要关注,同样要小心,到目前来讲还只是理念。除此之外大家都知道美国空军也有自己的太空项目,现在仍旧在轨道空间当中飞行的X37B这种小型的无人航天机或者说空天的无人机,它同样也可以在太空的轨道当中运转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且它具备机动变轨的能力。这种小型的X37B,有载荷舱,据说还有机械手,它可以对在轨的别国卫星进行破坏,甚至进行捕捉,捕捉之后,它可以放到载荷舱,然后X37B可以依靠自己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飞回大气层,降落到美国人的空军基地的跑道上。
魏东旭:如果说它变成太空战的武器它就不仅是破坏卫星,它可以把别的国家的卫星打包带回到美国军方的手中,变为自己的俘虏卫星,而且你的核心数据很可能就泄露了。所以说美国军方各种各样针对太空的军事项目,甚至包括太空战的项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的。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国家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一定要有制衡或者说制约的手段,如果说没有有限的太空防御或者是太空制约的手段,美国人以后就会在太空当中肆意妄为,很可能就会破坏飞行器,卫星甚至包括空间站,这样的话,美国在太空当中又变成了新的霸权所以说一定要制约美国在太空当中燃起战火的野心。其他国家需要一定的反制手段和能力。
报道称俄罗斯在5月25日进行了成功的A反导系统新型导弹测试,该报道将这种导弹称之为反卫星导弹。据俄卫星网报道中俄两国在23至28日举行空天安全计算机模拟导弹防御联合演习。俄罗斯新型导弹试射可能是在中俄联合演习期间进行。此次演习中,中方如能接触这一系统将对中国反导系统发展有重大借鉴参考意义,而就在10月的香山论坛上中俄表示将在年举行第二次联合反导军演。反导系统与太空站有何联系?中俄深化反导合作又释放了怎样的信号?
中俄反导军演
王云飞:实际上是对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的正面回应。最近中俄搞了反导作战的计算机的模拟演习,在演习当中,中俄互相配合,比如说互相提供情报,尽管中国现在在太空的卫星比较多,但是早期的预警卫星,中国还没有发射,俄罗斯是有的。第二对萨德系统的打击手段上面也有可能进行合作,如果说需要发射导弹如何搞得更隐蔽更突然 手段更有效,可能双方互相提供技术。就是萨德反的是中程导弹,那么中程导弹中国和俄罗斯各有各的技术优势,如何突破萨德系统也可能会进行合作。美国整个国家战略系统当中得航天防御系统部署了几道线,美国本土有,阿拉斯加有,主要是针对俄罗斯的,在日本有。他现在已经部署了三座X波段的雷达了,恰恰在韩国有个空档,所以他想方设法要找个理由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所以他是美国整体太空战的一部分。
未来中俄合作潜能是不是很大
萨德反导系统
魏东旭:我认为潜能确实是非常大。从年开始美国国会专门颁布法令,在空间技术方面完全地与中国进行限制和隔绝。他不允许中国参与相关的建设。在太空领域的一些科学家到美国想要参加相关的会议,美国的**也是千方百计的阻挠美国就是想限制中国太空技术的发展。但是现在来看美国人完全做错了。
魏东旭:年的时候中国的空间站要建成要投入使用,而在年的时候美国人主导的国际空间站要退休。到那个时候,只有中国人在太空当中拥有自己的科研阵地,其他国家的宇航员很可能还要借助我们中国的力量展开空间的探索和相关的科学项目。而且我个人认为中俄未来在太空领域其实有很多合作的契机,因为现在美国人不仅是对中国有一些空间合作项目的限制,其实对俄罗斯也是非常排斥的。以美国为首的很多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了一系列的制裁,其中就包括在太空领域不向俄罗斯的航天机构进行出口。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也看到一些新闻报道就是中俄两国在太空或者是航天领域,中国的企业很可能也会向俄罗斯出口一些电子的元器件。那么中俄两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可以说是有很多合作的契机,我们的技术互补性可以说也是非常强。我相信未来在太空探索领域中俄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紧密。【配音】让美国国防部都怕的太空项目:
制片帮|悦音 短视频达人热推的配音神器
点击使用:制片帮|悦音